2007年7月24日 星期二

爛蘋果

這個國家究竟要往那裏去? 我愈來愈感到困惑。

在野的藍藍香,成天高喊著「兩岸共同市場」,高舉經建大旗,希望藉此重掌政權。當政的綠油油,終日不用其極的,去「中國化」,改國營事業名字,
改教科書內容。再不然,就一個到處騎單車、秀台語,另一個就找時機、覓場合來挖苦一下對方。

我只想問,人民在那裏? 大概只有要票的那一刻,小民才稍稍有一點民主存在的價值。而且,這個存在的價值會隨著選票而稍縱即逝。

直至目下,我還是看不出來,藍藍香或是綠油油,誰能讓這個國家向前進。先撇開這兩方都莫可奈何的國家定位,光是對小民的肚子有最直接影響的民生經濟,小民就只有搖頭不已。

堅持台灣是一個海洋國家的綠油油應該明白,海洋國家要對外尋求原物料與開拓市場,海洋國家的發展與否,往往存續於勇敢向外。如今的中國,不只是世界工廠,更是全球矚目的新興經濟市場。為什麼以海洋島國自傲的台灣,寧可固守本土化與去中國化,寧願矇起眼睛不看這塊新興的肥壤?為什麼不能放開心胸,讓台灣子民們智慧判斷,勇往直前?

「殺頭的事有人作,賠錢的事沒人作」,這是再明白、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了。台灣生意人不會願意去作讓自己賠錢的營生,所以什麼部份該守,該保留,該保密,生意人們的因應之道,可要比政府行政單位與政客們清楚得多了。

相對於綠油油的堅持本土化,藍藍香並沒有把眼光放得多遠大。
藍藍香一直要開放三通直航,也一直認定大陸市場是台灣前景的重心,所以希望搞兩岸共同市場。然而,事實上,兩岸共同市場是不是能成形,關鍵並不在我方。就算成局了,對台灣本身是不是就是好呢?

從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軌跡來看,也由全球經濟市場的角度來觀察,大陸對台灣的重要性,以現在和未來而言,絕對是市場價值遠大於生產基地。而對岸的中國政府會不會「恩准」台灣商品進入大陸的內需市場,恐怕也不會是藍藍香點點頭,說了就能當真、算數的。

以現在的現實環境來看,台灣企業要能生存,要能發展,就必需得自助、自立、自強,發展特有多元商品,強化產品競爭價值,才得以在世界經濟舞台上,找到屬於台灣立足的地方。換言之,唯有建立產品特色,以及不可被取代性,才可能使得台灣繼續在全球經濟鏈中扮演一個關鍵要角。

吊詭的是,綠油油堅持本土化,因此積極發展台灣企業的差異性政策,企圖扶植與養成具有附加價值與競爭力的台灣企業與產品,卻也因為本土化,造成了對華人世界的最大市場-中國大陸的封閉影響。
而堅持老掉牙工廠經濟的藍藍香,雖然強力高喊兩岸共同市場,卻因為失去政治主體性與政策主導力,實質上,反而可能形成只有單向輸出(台灣對大陸資金輸出,大陸貨進入台灣,台商對大陸的投資)。

不論藍藍香還是綠油油,大家在同一條船上,為什麼不能認真一點、開放一點、寬容一點、團結一點,一同攜手向前看?
過去種種,是否就放在我們的心中? 而讓那些值得深思、反省的歷史過往,成為大家團結一致、向前邁去的助力。

台灣才是立足的根本,台灣人民才是政策的現實,台灣產業的競爭力才真正攸關這個國家的未來!

沒有留言: